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
搜索

《基于崗位經驗內化》

 二維碼 159
發表時間:2019-11-06 22:59

基于崗位經驗內化的TTT課程

1、課程背景

     傳統的“走出去”或“請進來”的企業培訓方式要么“水土不服”,要么“基因不對”。
一個技術骨干和優秀的管理者更應該是一個優秀的培訓師, 人才的培育和訓練是企業的當務之急,優秀人才卓有成效的工作,是企業快速成長的根本,而優秀人才和經驗的復制則是企業永續發展的核心,如何破解優秀人員的缺乏?如何讓企業的核心技術、核心理念、核心DNA得以傳承和復制? 鄭蜀治老師結合近20年人力資源管理經驗和TTT授課經驗,提煉出本課程,旨在幫助企業擁有自己的造血功能,擁有人才復制與培養的能力,讓優秀人才成為企業經驗傳承的種子,成為企業內部優秀的培訓師。

本次課程彌補了傳統《TTT培訓師培訓》重演繹輕內容的弊端,強調:“先有內容,后有呈現”。以“培訓課程為中心”,先幫助員工梳理自己的崗位經驗,變成課程。確保學員:“有東西可講”然后再教他:“怎么講”,本課程的核心理念是:把崗位經驗變成組織的,組織的競爭力就大了。

2、培訓對象:各部門經理、主管、工程師、生產技術人員、技術工人

3、授課方式及時間:2天(12小時)

4、課程大綱

第一部分:新時代培訓理念認知

1、教育和培訓的區別

2、學員的需求和興趣識別

3、學習的價值鏈

4、培訓師的自我認知

5、從培訓管理到績效管理的遷移

6、什么是崗位經驗內化

課堂互動:

1、小組討論:課程如何應對不同需求的學員

2、小組討論:如何進行基于績效結果的課程設計

第二部分:隱性經驗顯性化

第一節:課程定位

1、 全腦思維訓練

2、確定課程題目(授課的對象/核心知識點/教學的方式/課程推廣名)

3、分析課程背景(期望/需求/問題)

4、分析學員對象(姓別/年齡/文化/層次)

5、擬定教學目標(有目標/可衡量/能實現)

課堂演練:

1、結合自已的崗位,設計一門課程的推廣名

2、設計自已的課程定位表

第二節:課程內容

1、課程內容要結合實際的工作崗位(總結我的經驗/篩選我的經驗/整理我的經驗)

2、什么是組織經驗(道/法/術/器)

3、面條理論

4、 工作崗位經驗梳理、分析、分解、歸納

5工作任務流程分解

經驗分享:崗位工作實務手冊(前臺文員)

第三節:課程結構

1本杰明-布魯姆對學習內容的區分

2、庫伯的學習圈

3、課程的主體邏輯(縱向結構分層次/橫向結構選順序)

4、課程設計原始結構圖(時間結構/空間結構/并列結構/層進結構)

5、課程結構設計軟件的使用

視頻分享:

1、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的演講

2、結合所學,每組用思維導圖軟件設計一門管理課程的結構(要求有課程名和二級目錄大綱)

第三部分:顯性成果標準化

第一節:演示課件

1PPT演示課件制作要求(目的/內容/條理/風格)

2、PPT演示課件制作流程(結構/母版/動畫/字體/顏色/圖表/備注)

課件分享:某石化公司學員的崗位經驗內化課件資料

第二節:教學過程

1、重視學員的原認知(小魚和小蛙的故事)

2、學習的一般心理過程(分享:鮮花和牛糞的故事)

3、人的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 (肌肉記憶)

4、從學習導入到學習遷移的巧妙設計

5、教學機制:從激活學員開始

6、怎樣讓學習轉化更高效(內容精簡/情景學習/學員參與/多做練習)

7、工作教導四階段法

課堂互動:

1、思考:如何運用工作教導法教會寶寶穿衣服

2、小組討論:如何有效激活學員的學習熱情

第三節:教學策略

1、培訓師的百寶箱

2、課件包的成熟度評估

3、輔料設計要強化儀式感

4、培訓師的標準課程五件套

第三部分:標準課件生動化

1、好課程的模樣(鳳頭、豬肚、豹尾)

2、撩動聽眾的情緒線

3、把握課程關鍵點(開場、串場、收場)

4、開場設計的五招十式

5、串場:課程過渡技巧(SCQA模型)

6、課堂呈現蒙太奇法

7、現場解答問題五步法

8、耐人尋味的收結技法

課堂互動:

1、小組演練課程開場

2、小組演練串場使用SCQA模型

3、小組演練課程收場


當前時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