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
搜索

《博文通才——中國人的教育法要》

 二維碼 50
發表時間:2018-04-16 16:51

博文通才——中國人的教育法要

當代教育存在的問題:

教育體制的問題

教材的問題

教師的問題

學生的問題

家長的問題

課外班的問題

教育品牌

弟子規班

傳統教育模式

以經學為根基,以史學為主干,以先秦諸子為枝,以漢魏詩文為葉。

   通孔孟之道,達孫吳之機,悟黃老之智,明數理化之技,樹澤被蒼生之志。上知天文,下曉地理。游歷名山大川開恢宏氣概;遍訪民間疾苦以充實胸臆。肩擔生民之重任;腹藏安邦之良策。

視資質、志向、機緣之不同,或為政則文能安邦;或從軍則武能定國;或研究數理化則理能強國;或為交易則商能富國。

   達則兼濟天下,為國為民做番事業,功在當時,名垂后世,懷悲天憫人之心,布恩澤兆民之德,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;窮則獨善其身,持節守道,奉親敬老,教子育后,和睦友鄰,絕諂媚富貴之容,杜驕矜貧賤之態,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。

一、為學

●以經學為根基,以史學為主干,以先秦諸子為枝,以漢魏詩文為葉。

讀經使人善誠(明禮),讀書使人充實,討論使人機智,筆記使人準確,讀史使人明智,讀詩使人靈秀,數學使人周密,科學使人深刻,倫理使人莊重,邏輯使人善辯。凡有所學,皆成性格。

●次第:

為人子,方少時。親師友,習禮儀。

首孝弟,次見聞。知某數,識某文。

凡訓蒙,須講究。詳訓詁,名句讀。

為學者,必有初。小學終,至四書。

孝經通,四書熟。如六經,始可讀。

經既明,方讀子。撮其要,記其事。

經子通,讀諸史。考世系,知終始。

幼而學,壯而行。上致君,下澤民。

二、思想

●通孔孟之道,達孫吳之機,悟黃老之智,明數理化之技,樹澤被蒼生之志。上知天文,下曉地理。游歷名山大川開恢宏氣概;遍訪民間疾苦以充實胸臆。肩擔生民之重任;腹藏安邦之良策。

●例子:

  過分注重技術

  溺愛孩子,湖南衛視《變形記》

  許多父母把自己的理想強加于孩子

  從小給孩子灌輸“好好學習,長大了找份好工作,多掙錢”

  兇殘、無慈泯之心:摔嬰案

三、事業

●視資質、志向、機緣之不同,或為政則文能安邦;或從軍則武能定國;或研究數理化則理能強國;或為交易則商能富國。

文能安邦:毛澤東、周恩來

 武能定國:劉伯承、葉挺

 理能強國:袁隆平

   美《目標中國 屠龍計劃》

 商能富國:范蠡

四、品格

●達則兼濟天下,為國為民做番事業,功在當時,名垂后世,懷悲天憫人之心,布恩澤兆民之德,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;窮則獨善其身,持節守道,奉親敬老,教子育后,和睦友鄰,絕諂媚富貴之容,杜驕矜貧賤之態,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。

●例子:

窮、達:范仲淹

(窮——通    貧——富)

上大學了生活還不能自理

出現啃老族,大學生、研究生不工作

(思想深度決定了事業高度)

通才之路:

幼而學       壯而行

上致君       下澤民

當前時間